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事迹
日期: 2024-03-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3年3月,“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是对我校广大妇女同胞工作的极大鼓励和肯定,是我校妇女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的最好体现。



昆明理工大学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2016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为张英杰教授。张英杰教授团队自1980年起一直从事应用电化学方面的研究,面向我国能源环保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长期服务于地区经济及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强调把电化学科学与技术和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交叉融合,形成了电化学能源、电化学防护和电化学环保三个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应用全链条融通发展。已先后获批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德电池创新平台等国家、国际及省部级平台11个。

经过三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省绿色化学与功能材料创新团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共40余人,获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各类高端人才30余人。创新团队已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制度完善的高标准实验室,实验场地达5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电池及材料制备设备、分析仪器及中试设备共100余台/套,设备原值5000余万元;已建成电极材料制备示范生产线、扣式电池组装测试平台、软包电池生产线、电池原位在线测试平台、全电池安全测试平台、资源循环利用中试试验平台。

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省高新技术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课题9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00余件,获授权国际专利10余件,出版教材及专著2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已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技术辐射中心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秉持协同创新理念,与多所国内外顶尖高校以及多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已形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实施于一体,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机制,有利于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我国及云南省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程研究中心聚焦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及绿色低碳环保“卡脖子”技术和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形成了三大技术体系:(一)、低碳能源材料研发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率先提出全生命周期科学理论体系及关键技术体系,创新材料设计和纳米技术深度融合的制备方法,完全打破传统材料研发模式,极大缩短材料研发周期,有效提高材料性能。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领域、燃料电池与制氢催化剂制备领域、及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领域分别实现了产业化的应用、切实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绿色能源发展的战略。(二)、减碳环保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实现电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交叉融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问题,实现了尾矿固化/稳定化低碳绿色环境功能材料加工的一体化,为我国西部地区重金属尾矿库治理提供原创性、标志性产业技术支撑,产生显著的环境社会效益。(三)、电化学防护清洁生产技术:首创环保型高耐蚀钢铁基体表面防护电镀新技术及无铬钝化技术,填补国内外无毒锌基复合电镀技术空白,推进我国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突破电镀产品出口限制,其开发中缅油气管道杂散电流腐蚀控制技术,为国际合作和战略通道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工程研究中心在“十四五”时期将继续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双碳”目标重大战略,服务有色金属行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开发新能源电池绿色制备和资源循环高值利用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云南区位、资源、能源等优势,积极推动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开展世界前沿科学探索,强化应用牵引,服务云南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致力于云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及高新技术辐射中心,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提供坚实的基础科学支撑和核心工程技术保障。

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研发低碳绿色技术,我们永远在路上。美不磨灭,梦不停歇,追求卓越,永不言弃。工程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育时代英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 昆明理工大学工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景明南路727号